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见实(ID:jianshishijie),作者:见实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
先看组数据,见实工具大调研中,有97%的企业表示会维持或加大工具预算,另外仅有2.9%的企业选择减少投入。
这组数据明示[]着:现阶段工[]具的效率和价[]值被广泛认可[],未来需求也[]将不断增长。[]
相对应的是,随着私域收入不断提升、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,企业的工具预算在实时提升。
如果单看企业的付费意愿和需求,那是相当的慷慨。但,另一面是企业也一直在苦恼无法找到好的工具。
调研可见,支出范围上每月在1000-5000元的企业占比最高,为21.70%。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对于工具投入的费用处于一个中等水平。甚至调研中有三成企业仍常遇到“钱花不出去”的尴尬境地。
那么,企业到[]底愿意为什么[]样的工具花钱[]?企业现阶段[]的付费情况又[]如何?企业又[]是从哪些渠道[]选择工具商的[]?本文就一一[]为你解答。
而见实的“工[]具调研报告”[]对整个市场有[]更加全面的分[]析,且附带了[]「被241家[]企业推荐的工[]具清单」。你[]可以「点击阅[]读原文」在见[]实小鹅通店铺[]获取完整版工[]具报告(见实[]会员和参与过[]调研的伙伴可[]以直接点击阅[]读原文查阅)[]。
01
97%的企业会维持或加大工具预算
有两个行业背[]景值得此时提[]及:
1、品牌商家[]相比在SCR[]M系统上的犹[]豫,对工具的[]付费意愿堪称[]慷慨;
2、在过往对[]AI工具进行[]的连续半年的[]两次调研中,[]还有一个非常[]有趣的结论:[]
2023年中,企业对AI各项强应用工具给予了超高预期,在见实《2023-2024年AI应用需求与付费意愿调研报告》中看到,超9成企业支付了1000元及以上费用。但半年后再调研,企业的付费比例不变,但愿意支付的费用却快速降低,许多场景跌到99-199元之间。
如对于B2C[]企业而言,图[]文生成类AI[]产品以及数字[]人产品的付费[]量级极低,超[]过一半的用户[]对付费金额的[]接受度都不超[]过每月100[]元;即便是关[]注度更高,技[]术更前沿的视[]频类 AI生成产品[]也只有约七成[]用户能接受每[]月超过100[]元的价格。
那么,围绕运[]营效率提升、[]全域运营的这[]些工具,也会[]是这样剧烈向[]下吗?
好在工具大调研中的结果告诉我们,当时间进入到2024年后,企业投入在工具上的预算开始继续提升。
调研显示:
55.4%的[]企业愿意在未[]来一年“加大[]工具投入”,[]特别是在减少[]工作量和解决[]重大问题方面[],很明显,多[]数企业正通过[]工具投资获得[]“事半功倍”[]的益处;
41.6%的[]企业表示会正[]常投入,保守[]派的高比例意[]味着目前的工[]具配置已经满[]足了他们的需[]求,或者他们[]对新工具的投[]入持谨慎态度[]。
仅有2.9%[]的企业选择减[]少投入。
这组数据也明示着:市场对工具和自动化的需求将不断增长,现阶段工具的效率和价值被广泛认可。
为了进一步验证“企业加大工具预算”的趋势,我们把“过去一年工具的实际投入”、“理想投入费用量级”以及“2024计划投入”三项数据进行了综合对比,并形成如下三张热力图(颜色越深表示该组合的频率越高)。
在“过去一年工具投入费用量级”与“2024年计划投入”之间的关系中,可以看到,过去一年未投入或投入较少(0元或每月不超过1000元)的企业,有相当一部分打算在2024年加大对工具的投入,热度指数分别为26和30,仅次于最高热度;对于那些过去一年投入较高的企业(例如月投入1000-5000元或更高),也有较多企业计划继续加大投入,且热度指数最高。
“过去一年的[]实际投入”与[]“企业理想的[]费用量级”之[]间的关系,对[]于投入较少或[]未投入的企业[],他们对理想[]费用的看法比[]较分散,但相[]对偏向于“不[]超过使用账号[]年1000元[]最合适”或“[]不超使用员工[]1个月薪水为[]宜”。对于那[]些已经在工具[]上有较大投入[]的企业,有一[]定比例倾向于[]“按提升收入[]增幅,按比例[]分成;上不封[]顶”。
“企业理想的[]费用量级”与[]企业“202[]4年的计划投[]入”之间的关[]系,无论企业[]对理想费用量[]级的看法如何[],大部分企业[]都计划在20[]24年加大对[]工具的投入。[]特别是那些选[]择“按提升收[]入增幅,按比[]例分成;上不[]封顶”的企业[],大多数打算[]加大投入。
如果再将“不同工具投入费用量级”与“私域收入量级”进行单独对比,我们会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,即,随着企业私域收入的增长,企业对工具的投入也随之增加。
对于那些工具[]投入较少的企[]业(比如每月[]不超1000[]元),大多数[]落在1万-1[]00万元的私[]域收入区间;[]每月投入10[]00-500[]0元的企业,[]更多的倾向于[]有101万-[]500万元的[]私域收入;对[]于工具投入在[]月1万元以上[]的企业,他们[]在更高私域收[]入区间(如1[]001万-5[]000万元,[]甚至超过1亿[]元)的比例更[]大。
02
半数企业工具月支出不超5000
现在企业在工[]具侧的实际支[]出是多少?
调研可见,选择每月支出在1000-5000元的企业占比最高为21.70%,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对于工具投入的费用处于一个中等水平。
而初步使用者[](0元投入)[]和高端市场([]月支出5万-[]10万或没有[]封顶)的企业[]数量大致相等[]。
表明市场上既有刚开始尝试使用工具的企业,也有对工具依赖度高、愿意大量投入的企业。
一边是中等消[]费企业群体占[]据主导,另一[]边是初步使用[]和高端市场的[]平衡,因此,[]过去一年企业[]在工具上的投[]入费用量级呈[]正态分布。
那么,企业的[]工具预算(或[]支付预期),[]和实际投入之[]间,存在多少[]差距?
见实团队在“未来工具的费用(一年期计算)多少”的选项中找到了答案。如果从单项选择看,近三成企业认为,真要能解决大问题,愿按提升收入增幅,按比例分成;上不封顶!这也是呼声最高的声音。
但组合来看,[]上不封顶仍是[]少数。64%[](选项ABC[]的总和)的企[]业在工具侧有[]明确的预算上[]限,回答中,[]有认为按使用[]账号年不超1[]000元最合[]适,也有企业[]认为不超使用[]员工1个月薪[]水为宜或不超[]过一个员工的[]平均年薪为宜[]。
综上所述,调[]研得出三个结[]论:
一,企业在工[]具侧的实际投[]入和理想投入[]量级相吻合;[]
二,随着私域[]收入不断提升[]、占比和贡献[]不断提升,企[]业的工具预算[]在实时提升;[]
三,三成企业[]仍常遇到“钱[]花不出去”的[]尴尬境地,好[]工具难找,只[]好小步试错。[]
可以说,20[]24年就像在[]重返2019[]年,企业爆发[]出了巨大的工[]具需求,并等[]待优秀的创业[]团队来满足。[]
这个趋势下,市场将再次聚焦于高性价比和明显的业务效益,并采用灵活的定价策略,如基于性能或效益的定价模型,尤其是对于能够显著提升客户收入的工具,工具商也再次回到生意根本上去,回到关注ROI(投资回报率)上去,特别是对于那些更愿意按收入增幅分成的企业,让对高成本工具有犹豫的企业更容易接受。
接下来的问题,就是追问哪些问题阻碍了购买和使用工具。
选项中:
- 工具太复杂,[]总是用得不好[],占比约20[].06%;
-试用了那么[]多工具,只见[]工具商吹得响[]、真正作用少[],占比约19[].60%;
-没有数据支[]持,工具完全[]发挥不出作用[],占比约16[].51%;
-老板不给预[]算,也不重视[]工具,占比约[]7.72%;[]
-其他选项的[]提及次数相对[]较少,占比可[]以忽略不计。[]
这些结果中,[]我们会看到许[]多扩展思考:[]
一是,多重挑战。这些组合反映了企业在使用工具时常见的多重挑战,其中最显著的是“工具太复杂,难以有效使用”和“试用多个工具但实际效果有限”,这意味着工具的易用性和实际效能对企业至关重要。
二是,技术更[]新快速引发的[]困惑。快速的[]技术迭代,尤[]其是在AI领[]域给很多企业[]带来了深刻的[]困惑。17.[]75%企业认[]为,技术迭代[]太快了,尤其[]在面对AI巨[]变的当下,企[]业仍不知从何[]开始。
三是,平台不稳定性的影响。16.67%的企业遇到了“工具被突然封禁”的问题,用得好好的,突然平台把工具封了。工具合规、数据安全、平台政策等,都对工具市场影响巨大。
让品牌和商家[]尤其紧张的是[],现在平台对[]工具的封禁,[]会连带账号的[]封禁。这会令[]很多品牌商家[]积累多时的用[]户资产,一朝[]丢失。是不可[]承受之重。
四是,数据支持的缺乏,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是企业在使用工具时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,这可能表明工具提供商需要更多地关注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的提升。
五是,预算和[]管理支持,有[]些企业提到预[]算限制和管理[]层不重视工具[]的问题,这突[]出了企业内部[]对于工具投资[]和技术采纳的[]支持的重要性[]。
若将不同企业[]的组合选择进[]行对比会发现[],“工具复杂[]性”经常与“[]技术迭代速度[]”和“工具实[]际效用有限”[]联系在一起。[]表明企业在选[]择和使用工具[]时,往往不仅[]仅面临单一的[]挑战,而是需[]要综合考虑多[]个因素。
上述观察为工具提供商提供了改善产品和服务的方向,同时也为企业在选择和使用工具时提供了参考。企业需要选择易于使用且能有效支持业务目标的工具,同时也需要关注技术的最新发展,确保工具的稳定性和数据支持的完善。
03
56%的品牌通过“转介绍”选择工具商
在被调研的501家企业中,有超过56%的品牌方是通过“转介绍”的方式选择私域工具商,且被分成三种形式:口口相传,请同行和圈内朋友,及类似见实这样的垂直行业自媒体推荐。
其余的交易类型包括,请平台推荐及从平台开设的市场上面选择,总计占比约19.62%;其余25%左右的品牌方,要么通过工具方自己的官宣;品牌方举办的会议、文档占比约13.91%;还有7.32%是通过公司发布需求,吸引工具方主动联系自己。
这个结果很有[]意思。
在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调研中,通常广告、媒体、好友推荐会分别前三,但在TOB(企业对企业)项的调研中,反而有着相似履历和需求、相似行业背景和行业知识储备、相似预算、相似麻烦,正在使用或使用过的同行及圈内好友,有专业影响和方法论储备、案例储备的行业自媒体,成为企业采买决策的最大影响来源。
这是因为:
一方面,基于[]长周期成本的[]考虑,在TO[] B环境中,业[]务关系往往是[]长期的,涉及[]较高的决策成[]本和使用环境[]风险,加上现[]在品牌和商家[]对用户资产越[]发看重,因此[]客观性、专业[]性、安全性等[]都显得尤为重[]要,而这些推[]荐通常来自业[]内人士或信誉[]良好的垂类媒[]体,会让企业[]更放心;
另一方面,是[]基于高客单价[]的考虑,较高[]的客单价同样[]意味着高昂的[]决策成本,通[]过转介绍,企[]业可以利用现[]有的业务关系[]网络来寻找合[]适的合作伙伴[],这种方式比[]传统的市场搜[]索成本更低,[]效率也更高效[]。
04
采买依旧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
无论是通过“转介绍”找工具商,还是直接找工具商对接,采买依旧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。调研结果显示:
近七成企业均[]通过采买方式[],这说明市场[]上有许多成熟[]的解决方案供[]企业选择;
相对较少的企[]业选择自研工[]具,约占7.[]62%,其中[]的复杂性和高[]成本,或许只[]适用于头部企[]业;
还有近20%[]的企业仍在“[]用”和“不用[]”之间徘徊,[]这部分用户代[]表了市场上的[]潜在需求,也[]是工具供应商[]和服务提供商[]的目标客户。[]
全选也大有人在,23.46%的企业选择了“以上都有”的选项,表明很多企业在工具选择上多采取的是多元化策略,结合多套工具形成组合拳,从而来实现与之相匹配的业务需求。
评论区
提示:本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