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届AI厂家,同质下同焦虑
这届AI厂家,同质下同焦虑
登录
这届AI厂家,同质下同焦虑
这届AI厂家,同质下同焦虑

这届AI厂家,同质下同焦虑

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(ID:kejixinzhi),作者:王思原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

这届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每家AI企业似乎都找了自己的PMF(产品市场契合点)。

2023年是国产大模型元年,腾讯、字节、百度等众多大模型进入市场,正式开启对外服务,月之暗面、智谱AI等创业公司也形成“五小虎”的格局。迭代发展一年后,大模型选手们都已走向台前,给了AI行业更多的机会和答案。

不同于去年大模型的“重在参与”,今年WAIC的重头戏聚焦在更实际的应用、更颠覆性的技术和更普惠的模型。简单来说,往年 WAIC 上厂商们是大模型性能展示和比拼,如今更聚焦的向行业展示实际的最新落地成果和应用方向,比的是大模型落地能力。

从百度、阿里[]、腾讯,到商[]汤、智谱、百[]川、Mini[]max,从参[]数到技术,从[]多模态到端云[]协同,从价格[]到应用落地,[]各家在大模型[]的方向上似乎[]愈加清晰,也[]愈加务实。

而透过本次W[]AIC大会,[]一个对于整个[]行业都较为清[]晰的信号则是[],虽然技术依[]旧青涩,焦虑[]也依然存在,[]但一个个在产[]业侧落地的A[]I应用的确在[]真实地发生,[]只是聚光灯之[]外,这些AI[]加持下的产品[]应用也没想象[]中那么亮眼。[]

Part.1

AI应用“卷上”舞台

如果说去年的WAIC是企业的狂欢,那么今年的WAIC便是用户的狂欢。

从远离用户的[]模型层面来看[],除了字节、[]月之暗面、零[]一万物等主要[]面对C端市场[]的企业缺席外[],其余中国T[]ier1与T[]ier2的大[]模型团队几乎[]全部到场展出[],包括BAT[]、智谱AI、[]面壁智能、百[]川智能、阶跃[]星辰等等;但[]除此之外,会[]内会外也再无[]新增的中国大[]模型公司。而[]WAIC官方[]披露的的八大[]“镇馆之宝”[]中,模型层成[]果只占1/4[]

而应用层,阿里云、华为云、无问芯穹、壁仞、遂原等中国企业不断展出围绕大模型训练与推理的新成果,AI模型在千行百业的应用也呈现愈加井喷之势。

例如阿里不光[]展示了智能编[]码助手“通义[]灵码”,更是[]通过“通义十[]二时辰——体[]验AI助手陪[]伴的一天”,[]全方位通义千[]问大模型背后[]的对话、效率[]、智能体、视[]觉四大核心能[]力,让用户感[]知AI助手在[]生活、学习和[]工作中的实际[]作用。此外,[]钉钉和支付宝[]在办公以及生[]活助手场景下[],也是阿里A[]I能力落地上[]的重要一面。[]

腾讯的元宝A[]PP覆盖工作[]提效、生活娱[]乐两大场景,[]除了提供AI[]搜索、AI总[]结、AI写作[]等核心功能,[]还提供创意绘[]画、口语陪练[]、百变AI头[]像等有趣好玩[]的特色应用,[]以及更多用户[]创建的智能体[]

商汤展示了可[]控人物视频生[]成大模型Vi[]mi,Vim[]i基于商汤日[]日新大模型的[]强大能力,仅[]通过一张任意[]风格的照片就[]能生成和目标[]动作一致的人[]物类视频,并[]支持多种驱动[]方式,可通过[]已有人物视频[]、动画、声音[]、文字等多种[]元素进行驱动[]

类似提高效率[]的落地应用还[]有许多,从金[]山办公的WP[]S AI,到智谱[]AI的数字人[]直播平台,再[]到集体亮相的[]十八金刚人形[]机器人等等,[]涵盖医疗、教[]育、办公等各[]个场景,并且[]这些应用不再[]是概念性的演[]示,而是已经[]深入到了各行[]各业的核心业[]务流程之中,[]成为了提高效[]率、降低成本[]、创造价值的[]关键驱动力。[]

从技术竞赛到[]应用落地的全[]面进化,无论[]是一线科技巨[]头BAT(百[]度、阿里巴巴[]、腾讯),还[]是智谱AI、[]百川智能、阶[]跃星辰、商汤[]等二线厂商,[]都将目光投向[]了AI的实际[]应用与商业化[]成果,而非仅[]仅局限于模型[]性能的展示。[]但繁荣的同时[],同质化问题[]也逐渐显露。[]

Part.2

路线割裂,产品却一致

一个事实是,AI应用的落地要比预想的更快、更深,范围更广,只是从结果上来看,无论是发展逻辑、路线,以及用户对产品的预期都有一定出入。

先说各家商业模式上的路线,百度的CEO李彦宏这段时间,甚至在WAIC现场都还在反复强调,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;而隔壁的阿里云则是在力挺开源,至于另一家腾讯,则喊着“通用大模型不是模型应用的唯一方向”。

大厂都做不到[]路线统一,小[]厂更是五花八[]门。智谱AI[]走B端路线,[]用户群体却是[]C端;百川智[]能将企业应用[]的MaaS化[]产品作为重点[]展品;Min[]iMax同时[]坚持To B与To C业务并重的[]发展策略。

研发方向的不同,也意味着各家都有不同的顾虑。例如腾讯,腾讯在大模型上发布上算是慢了一步,但根据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刘煜宏最新透露,腾讯内部有接近700个业务接入混元,包括腾讯会议、文档,微信读书的AI助手等,这也使得过去半年腾讯在大模型上的新产品、新版本发布的频率越来越高,这本质是因为不探索原生AI大模型应用,不知道怎么跟业务更好合作。

不过过去一年无论大家走怎样的路径,一年后给到用户的结果十分相似。最简单的就是,在这次大会之前,无数用户可以说是拉满期待,就想看着国内的大厂们,能不能拿出什么点新鲜玩意儿来让大家开开眼。

但结果其实是[]有些失望。一[]句话概况就说[],即便不去参[]展,也基本能[]猜出每个厂商[]摆出的主要产[]品是什么。例[]如百度的基本[]围绕文心一言[]做落地,阿里[]围绕通义千问[],智谱AI围[]绕智谱大模型[],从娱乐社交[]到办公学习,[]大模型的主要[]作用十分明显[]

看似高大上的[]落地应用,本[]质还是集中在[]各类对话助手[]、文生图、文[]生视频产品。[]行业发展到今[]天,这些产品[]的新鲜感早已[]褪去,以至于[]现场有观众参[]展下来表示,[]每一家的产品[]都大差不差。[]

当然,确实也[]有一些剑走偏[]锋的落地思路[],但仔细来看[]也只是特定行[]业特调的,基[]本也没什么新[]意。

如果说去年的[]WAIC让人[]感觉AI有盼[]头,大家疯狂[]期待大厂商们[]争奇斗艳能卷[]出哪些五花八[]门的产品,结[]果短短一年,[]齐刷刷地长成[]了一个模子刻[]出来的样子。[]

不过相比BAT这样的大厂可以用大模型服务内部业务生态,以及用内部生态为AI业务输血,快手、B站、阶跃星辰、Minimax、智谱AI这些设计大模型不久的公司算是第一次登场,他们更焦虑于如何站稳脚跟后茁壮成长。

Part.3

中小厂焦虑尽显

这一波AI落地潮,对于中小厂来说并不算友好。

比如,展台紧[]靠阿里的阶跃[]星辰,虽然入[]场虽晚,但极[]力想挤入“大[]模型五小虎”[]的战队中,在[]营销上试图把[]格局改变为“[]六小强”。

在WAIC上[]发布了三个大[]模型,其中包[]括 Step-2[]:万亿参数的[] MoE 模型,目前还[]需要申请才能[]体验;Ste[]p-1.5V[]:千亿参数多[]模态模型,除[]了图片理解能[]力提升外,也[]支持视频理解[];Step-[]1X:图像生[]成模型,Di[]T 架构,600[]M、2B、8[]B 三种不同的参[]数量。

不过一个疑问[]是,靠这三个[]模型还有出路[]吗?去年的百[]模大战造成了[]社会资源的巨[]大浪费,尤其[]是算力浪费,[]行业不卷模型[],卷应用,已[]经成了共识,[]没有落地应用[]已经很难出圈[],甚至很难拿[]到融资。

快手也是今年[]WAIC上的[]新面孔,从快[]手大模型家族[]来看,其着力[]点更具有落地[]属性,重点是[]通过大模型打[]开商业化的空[]间,以及通过[]视频生成技术[]给自身的视频[]业务注入新生[]机。

这里值得一提[]的是快手可灵[],在文生视频[]领域上,号称[]比肩Sora[],但目前试用[]范围依旧无法[]完全匹配市场[]需求,即便是[]快手内部的人[]想试用都很困[]难。并且当下[]使用的结论,[]是基于内测视[]频得出,这也[]就意味着对于[]可灵的模型能[]力可能是高估[]的。更为关键[]的是虽然目前[]国内市场尚无[]对手,但更多[]的竞争对手正[]在赶来的路上[]

另外一些像智谱AI这些纯AI创业公司,在巨头环绕的市场环境下,需要迫切找到自身的市场定位。以智谱AI为例,尽管在B端市场有所布局,但用户群体的模糊边界使得其在市场定位上面临困惑。企业必须在产品和服务中融入独特的价值主张,以区别于竞争对手,而这在技术趋同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困难。

新兴AI企业[]大多处于初创[]或成长阶段,[]资本运作的不[]确定性增加了[]财务压力。一[]方面,高昂的[]研发成本和市[]场开拓费用需[]要持续的资本[]注入;另一方[]面,投资者对[]回报的期待与[]企业成长周期[]的矛盾,使得[]财务规划变得[]异常复杂。

而做特展的公[]司,参加一趟[]WAIC,成[]本最少也要几[]十万。对于这[]些小企业来说[],这些钱花出[]去要“掷地有[]声”,要么收[]获订单,要么[]打响品牌。对[]于智谱AI,[]以及云服务厂[]商等重视企业[]服务的公司来[]说,花几十万[]“买”最终客[]户资源,性价[]比并不高。只[]是展会之后,[]如何保障对B[]端用户的继续[]跟踪及成交,[]十分考验企业[]的售后能力。[]

构建开放的生[]态系统,与行[]业伙伴建立合[]作关系,对于[]新兴AI企业[]至关重要。但[]如何在短时间[]内建立起有效[]的生态链,实[]现资源共享和[]价值共创,是[]摆在这些企业[]面前的现实难[]题。

一年前,AI行业还在普及大模型的路上,把大模型的概念传播给普通人。而如今AIGC、大模型起码在行业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,和不错的商业前景。所谓的千篇一律也可以理解为当下行业的最优解,在这个现实与虚拟交互的临界点,现在的平静或许是为了未来的爆发,毕竟在AI时代,每一天都变得值得期待。

    版权归属: noBug
    本文链接: https://wucuo.com/post/1838
    相关推荐

    评论区

    提示:本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