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定焦(dingjiaoone),作者:王璐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
文旅短剧的风口来了。
最近短剧编剧[]七七接到某地[]方文旅局的邀[]约,为他们写[]一部短剧,介[]绍当地的自然[]风光。
对于文旅局拍[]短剧,七七没[]有感到意外,[]最近几个月,[]她经常在各大[]社交媒体上刷[]到各地寻文旅[]短剧编剧的帖[]子,身边不少[]同行也在做。[]「定焦」随机[]询问了几位短[]剧导演、制片[],他们均表示[],做过或者正[]在做文旅短剧[],有人甚至从[]去年便已经开[]始。
什么是文旅短[]剧?
在形式上,它[]和大众熟知的[]商业短剧很像[],单集时长2[]-3分钟,主[]打爽感和快节[]奏,但由当地[]文旅部门牵头[],其目的也不[]是让用户花钱[]追剧,而是让[]其被剧中的自[]然和人文风光[]吸引,前去旅[]游打卡,带动[]当地的文旅市[]场。
可以理解为,[]用低成本的短[]剧复制长剧“[]一部剧带火一[]座城”的盛况[],例如《去有[]风的地方》之[]于大理,《繁[]花》之于上海[]黄河路。
今年1月,国[]家广电总局发[]布“跟着微短[]剧去旅行”创[]作计划,鼓励[]“微短剧+文[]旅”融合促进[]消费。在政策[]鼓励之下,各[]地广电行业、[]文旅部门更是[]批量行动,推[]动着文旅短剧[]的火爆。
不过,文旅短[]剧在题材类型[]、播出渠道、[]商业模式上,[]和商业短剧有[]着很大不同。[]如何把握创作[]尺度、如何将[]景点更好的融[]入故事中、如[]何既起到宣传[]效果又让观众[]爱看,是编剧[]们和文旅部门[]还在探索的问[]题。
文旅短剧,还在等待更多爆款。
文旅短剧,火了
制片人詹智坤[]最近忙坏了,[]他接到了河北[]、重庆、新疆[]等全国多地抛[]来的橄榄枝,[]找他合作文旅[]短剧。
他之前主做商业短剧,今年2月才开始接触文旅短剧,幸运的是,第一部拍摄的《遇见,我的欧阳修大人》反响不错。这部剧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故里永丰县,恩江古城、西阳宫等地取景,由金文瀚执导,在爱奇艺首播,全网曝光度破3亿。这部剧的成功,也让多地文旅局找到他想合作。
詹智坤感受到,文旅短剧已经成了风口,并且会持续升温。
现在的文旅短[]剧有多热?
「定焦」了解[]到,不论是香[]港、新疆这样[]的热门旅游目[]的地,还是张[]家口这样相对[]冷门的城市,[]都在做文旅短[]剧。甚至有的[]文旅部门还没[]有拉来投资、[]没想好宣传当[]地哪一个景点[],便开始筹备[]短剧剧组了。[]
从数据来看,[]DataEy[]e《2024[]年微短剧买量[]投流数据报告[]》指出,文旅[]短剧将成为今[]年短剧市场重[]要的新生力量[],迎来大爆发[],预计202[]4年短剧投流[]规模超400[]亿。
文旅短剧的火,可以总结为三大原因:旅游行业的火爆;短剧形式受欢迎且成本可控;政策的支持和鼓励。
从去年开始,[]每隔一段时间[]便会出现一座[]网红城市,前[]有淄博烧烤、[]哈尔滨小土豆[],后有天水麻[]辣烫、开封王[]婆等。
据文化和旅游[]部数据,今年[]“五一”假期[],全国国内旅[]游出游合计2[].95亿人次[],同比增长7[].6%,国内[]游客出游总花[]费1668.[]9亿元,同比[]增长12.7[]%,较201[]9年同期增长[]13.5%。[]
全民旅游的热潮之下,各地文旅部门也卷“疯”了,通过美食、服务,甚至说媒等法子吸引各地游客。而影视剧的形式与文旅天然存在一些结合的空间,此前也有过很多成功案例,比如《去有风的地方》带火了大理凤阳邑村,《繁花》让上海黄河路一夜变网红景点。近期,《我的阿勒泰》播出后,新疆又成了当下最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。
不过,在实际[]操作层面,对[]于文旅部门来[]说,一部长剧[]的资金投入和[]创作门槛很高[]。直到去年短[]剧这种形式爆[]火,他们才开[]始了新尝试。[]按照几位从业[]者的描述,去[]年下半年,以[]保护文物为题[]材的短剧《逃[]出大英博物馆[]》小范围出圈[]后,文旅短剧[]便被各地盯上[]了。
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斌告诉「定焦」,“很多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和城市资源,并不具有拍摄长剧的条件,但其中又有一个闪光点,用短剧呈现,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目前文旅短剧是作为宣传营销的一个有益补充。”
再加上政策的[]支持,大家的[]热情就更高了[]。
今年1月,国[]家广电总局发[]布“跟着微短[]剧去旅行”创[]作计划,目标[]是在2024[]年创作播出1[]00部主题优[]秀微短剧,推[]动一批实体取[]景地跟随微短[]剧的热播“出[]圈”。
首批创作计划[]推荐目录中的[]微短剧《我的[]归途有风》,[]讲述了一位都[]市白领回到四[]川乐山挖掘非[]遗美食的故事[],巧妙地将乐[]山的美食文化[]、地域文化融[]入剧情,播放[]量超1.9亿[],在春节期间[]小范围出圈,[]直接带动乐山[]当地的旅游市[]场。
文旅短剧,边跑边摸索
文旅短剧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,但在呈现形式、题材类型、播出渠道、商业模式、合作形式等方面,都和商业短剧有所区别,也没有统一标准。
形式上,文旅短剧横屏、竖屏都有。
一般来说,近[]两年爆火的商[]业短剧统一为[]竖屏模式,每[]集1-2分钟[],一部剧上百[]集,但文旅短[]剧横竖屏都有[],单集时长上[],既有2分钟[]之内的,也有[]的在3-5分[]钟。总集数相[]对较短,《我[]的归途有风》[]只有18集。[]
一位从业者告诉「定焦」,文旅短剧更适合横屏,且单集时长稍微长一点,4分钟左右最好,方便展示风景画面。
播出渠道上,文旅短剧主要在长短视频平台而非小程序。
商业短剧通常[]在小程序、各[]大短剧APP[]里看。而文旅[]短剧更看重爱[]奇艺、优酷、[]腾讯视频、抖[]音等长短视频[]平台。
赵斌告诉「定[]焦」,文旅短[]剧和商业短剧[]的用户画像并[]不重合,相比[]于小程序,长[]短视频平台用[]户群更为广泛[]。
商业模式上,[]两者差异更大[]。
商业短剧纯靠用户付费,大致可分为三种,第一种是单集解锁,大概定价在1元/集;第二种是分次解锁全集,需要9.9元、19元、38元不等;还有一种是高价购买全集,定价基本超过100元。
而文旅短剧对[]用户绝大多数[]是纯免费,据[]从业者介绍,[]文旅短剧的主[]要收入来自广[]告商,比如当[]地的景区或企[]业,有些还能[]获得政府相关[]部门的经费,[]也就是toB[]或toG。
上述从业者解[]释,这主要是[]因为文旅短剧[]的首要目的是[]宣传而非赚钱[]。赵斌认为,[]这一商业模式[]其实还属于传[]统的广告片模[]式,没有完全[]市场化。
至于合作模式[],商业短剧的[]制作团队相对[]独立,可以做[]平台定制,也[]可以自己全资[]投入,题材类[]型选择度比较[]宽。文旅短剧[]则是倾向于定[]制,制作方服[]务于当地文旅[]部门,赚取剧[]本创作、拍摄[]等制作费。
目前短剧和当地文旅的结合方式比较简单,常见的是成为故事的发生地,围绕这一地点展开男女主的故事,甚至没有太多剧情,主要展示当地风景,让观众看到这一景点即可。而此前比较出圈的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设置得比较讨巧,女主是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玉壶,化身成了一位可爱女孩,途中遇到一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,俩人一起回家的故事。该片为用户自发创作,非由文旅部门牵头。
各地文旅部门[]也不会给制作[]方下关于播放[]量等方面的K[]PI,顺利拍[]完上线即可。[]制作团队愿意[]接文旅短剧,[]不为赚大钱,[]他们都表示文[]旅短剧现在还[]难以复制商业[]短剧的“一夜[]暴富”,更多[]是为了增加经[]验或者仅仅是[]找个活儿干。[]
文旅短剧的制作成本也相对较低。据了解,500万是上限,很多为十几万一部。做文旅短剧的团队更是五花八门,有的文旅部门会找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团队,但有的因为人脉和资金有限,也会找没有任何长短剧制作经验的小公司。
还在等待更多爆款
文旅短剧处于摸索中,从业者的一致观点是,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编剧。
一方面,内容上会受到一些限制,比如短剧里常用的误诊情节,有部分文旅短剧便不允许。编剧七七说,编剧要在题材类型、剧情创作尺度以及故事和景点的融合上,花很大功夫。在商业短剧中,男频向最常见的是战神题材、女频向的是复仇题材。但文旅短剧不太适合古装、复仇以及苦情剧,等于天然失去了“流量密码”。
另一方面,如何平衡好宣传性和商业性,也是一门学问。
七七平时写短[]剧追求的是爽[]感、虐点,而[]文旅短剧主要[]为当地宣传服[]务,两者的思[]路不太一样。[]她举例,如果[]写主角逆袭,[]文旅短剧的逆[]袭主角也得到[]山上逛一圈。[]
她看过一部文旅短剧,第一集大部分剧情讲的是男女主夫妻吵架,剧情十分精彩,但结尾女主突然说自己要去某个山头旅游换换心情,让她一下出戏。她也看到过不主动cue当地景点的短剧,比如男女主在某个风景点相遇,但这种形式让观众很难关注到这一景点。
詹智坤坦言,文旅项目的很多宣传点会导致剧集的商业性(曝光度)下降。为了尽量兼顾短剧的商业性和文旅部门的宣传要求,他们会想很多办法,比如让编剧团队作战,《遇见,我的欧阳修大人》的剧本便是由导演金文瀚,配合四名编剧以及一名剧本杀专家协同完成。
“文旅短剧是[]命题作文,我[]可以围绕甲方[]需求创作很多[]故事和创意,[]但不能保证出[]圈。“七七坦[]言。编剧南岸[]告诉「定焦」[],他们的创作[]方式是,先研[]究透甲方需要[]宣传的点,看[]它们适合一个[]怎样的故事,[]故事为景点服[]务。
另一大难点是[]商业模式。
赵斌认为纯t[]oB或toG[]的形式并不利[]于文旅短剧的[]持续发展,他[]站在文旅景区[]的角度上分析[],“我们希望[]线上流量能转[]化成线下消费[],比如观众因[]为这部剧来到[]当地旅游、购[]买某景点门票[]或相关文创产[]品。但目前来[]看,能达到这[]种效果的短剧[]还是少数。”[]
“如果钱花出[]去了以后没有[]结果,任何一[]个景区和任何[]一座城市不可[]能持续这样做[]。”他觉得文[]旅短剧应该走[]ToC模式。[]
但也有从业者[]提出反对意见[],认为如果T[]oC走分账,[]赚观众追剧的[]钱,不如做纯[]商业短剧。
谁来为文旅短[]剧买单,内容[]创作的出发点[]是服务于文旅[]部门还是观众[],直接影响着[]文旅短剧的走[]向。大家趋于[]一致的观点是[],在ToB和[]ToC中找到[]平衡,做有故[]事、有剧情的[]新型文旅剧。[]
此外,从业者[]提醒,对于文[]旅短剧的“短[]”,很多人存[]在理解误区。[]
各地看好文旅短剧,源于国内微短剧超373亿的市场规模,以及策划、创作、拍摄、制作等各个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比长剧、电影短,但事实是,文旅短剧只是看上去短,想要拍好,其要花的时间、精力不亚于一部长剧。文旅部门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,而不是看到火了就冲进去。
“文旅景区是[]线上线下的经[]营运营逻辑,[]文旅短剧在前[]期要做好充分[]的调研和规划[],知道景区的[]特色是什么,[]消费的核心卖[]点是什么,不[]然拍出来的东[]西很容易变成[]自娱自乐。”[]赵斌透露,目[]前他们有部关[]于熊猫题材的[]文旅短剧,在[]两三年前开始[]策划,如今正[]在制作中,这[]部剧创作门槛[]不低,单集在[]10分钟左右[],一部总共1[]00集,成本[]超过千万。
不止一位业内[]人士觉得,即[]便现在文旅短[]剧很火,甚至[]在各项扶持政[]策下它还处在[]持续上升期,[]但只有越来越[]多的爆款出现[],才能吸引更[]多优秀的从业[]者,真正让这[]一类型持续火[]下去。
*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抖音APP。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七七、南岸为化名。
评论区
提示:本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